恒大从辉煌陷入危机,许家印这位曾经的传奇商界人物如今成为了“教科书”里的经典反面案例。这场风波不仅撼动了地产圈,更牵扯出一连串的债务传递和供应商受害者群像,像极了一场商业版的《连连看》,一环扣着一环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事情要追溯到2018年,那年恒大的资金链已经初现端倪。许家印果断改了供应商结算规矩——从按工程进度分期付款直接变成“项目全做完再结账”。这意味着供应商得先垫付大量资金,回款周期一拖再拖,说白了就是想变相节流、保住现金流。但供应商们的嗅觉可不是盖的,毕竟谁天天盯着账款谁心里没个数?这“薅羊毛”的套路一出,大家心里一个大字“怕”。
有意思的是,供应商的应对方式五花八门。有的心软继续干活,抱着“大企业压根不会跑路”的侥幸心理接下项目。也有果断的老油条表示“这活咱不干了”,转头去追欠款甚至另辟门路找小日子。还有些人,比较佛系,接小项目慢慢玩,打着“见机行事”的算盘。在这些复杂的博弈里,商会、微信群、朋友圈都成了“爆款情报站”,大家讨论如何和恒大斗智斗勇,一时间眼花缭乱。
到了2019年,恒大的财技也挺叫人五体投地,提前确认销售收入,硬生生多弄出了2000多亿元的虚增数据。这倒让财报“漂漂亮亮”,银行的心安定了些,投资人继续买账,可惜供应商们没那么好骗。实地察看项目工地,发现实际开工率不对劲,心里早有了数。同期,许家印还上了天安门城楼拍了张照片发到处传,仿佛在想尽办法证明自己“混得不错”,可惜越高调越让人起疑心。供应商场子里的老爷们儿纷纷围着报表,研究恒大的负债率、现金流,个个跟侦探似的,一个结论浮现还是赶紧想办法”撤退“吧。
其中有一位人称“眼光贼准”的教科书级供应商古少明,堪称跑路的翘楚。他的公司宝鹰股份曾靠恒大起家,甚至由恒大撑起了公司一度高达40%的营收。但就是这位潮汕大佬,看穿了恒大的问题,果断斩断联系,他的决断可以说是商业智慧教科书级别的险中求生。2019年,他便开始为彻底脱身做铺垫,两个月内风风火火转让股份,甩给了珠海国资14.6亿元,速度快得别的供应商连反应时间都没有。
风暴真正来临时,恒大的债务问题从“掩耳盗铃”全面爆发。2020年债权人排队要钱,2021年公司流动性彻底崩盘。许多供应商干瞪眼,看着欠款变成坏账,生意烂尾,行业一片惨淡。而古少明早已借壳上市,减了风险,虽说宝鹰在恒大身上的损失也不少,但至少避免了直接沉没。
不过,故事到这也不是一个“神奇的脱身术”就能完美收尾的。宝鹰在国资接手后的亏损一直居高不下,最近甚至以“超低价”转股改制,国资肉疼得想哭。这些年盲目发展、绑在单一客户上的后遗症,还得新接手的民营投资者拼命反转才能从泥潭里挪点身。
至此,恒大那场“钱尽、情断、局破”的大戏,倒是暴露了不少商界的生死智慧。敢于止损、敏锐察觉也好,更为重要的是别押宝一家,凡事都得留些后路。毕竟凡事有光鲜,自然有阴影,那些年许家印的天安门合影终究成了闹剧,配合千千万万供应商背后的账单扎眼得不忍直视。
恒大的风暴未平、宝鹰的命运未了,也许这个连环套早已告诉我们风险永远不会消失,只是换了个模样出现。那么,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,我们是不是也该学一学古少明呢?盲目跟风但不知进退的代价正规配资平台app,究竟还有多少人愿意亲身试一试?
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配资之家门户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