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名眼科医生,我常常会遇到一些高度近视的患者,他们不仅需要厚厚的镜片,更担心的是视力持续下降,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眼底病变。当听到“病理性近视”或“进行性高度近视”这些诊断时,很多患者和家属会感到迷茫和焦虑。
今天,我想向大家介绍一种针对这类特殊近视的“治本”之术——后巩膜加固术。它不像激光手术那样为大家所熟知,其目的也并非摘掉眼镜,而是为了阻止病情的恶化,保护我们宝贵的视力。
高度近视不仅仅是“看不清楚”
首先,我们需要理解普通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根本区别。
01、普通高度近视
通常指度数超过600度,眼轴(眼球的前后径)变长。这就像一个气球被吹大了,虽然看远处需要眼镜帮忙,但眼球的整体结构相对健康。
02、病理性近视
这是一种眼部疾病。眼轴会持续、不受控制地增长,就像气球被越吹越薄、越吹越脆弱。过度拉伸的眼球壁(主要是后部的巩膜和视网膜)会变薄、变性,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。
①黄斑病变:视力最敏锐的区域受损,导致中心视力严重下降、视物变形。
②视网膜劈裂/裂孔/脱离:脆弱的视网膜像旧墙纸一样被撕开,造成视野缺损甚至失明。
③后巩膜葡萄肿:眼球后极部形成一个“小山坡”样的凸起,是眼底病变的重灾区。
对于病理性近视,我们的治疗目标首先是 “控制” ,而非“治愈”。
什么是后巩膜加固术?
后巩膜加固术,我们可以把它形象地理解为:为过度拉伸、变薄的眼球后壁“加固一层铠甲”。
想象一下,一段被洪水不断冲刷、变得单薄脆弱的河堤,随时有决堤的风险。工程师们会用什么方法?他们会在原有堤坝的外面,加固一层坚固的材料,来增强堤坝的强度,抵御洪水的冲击。
这个手术的原理也是如此:
“脆弱河堤”:就是患者因眼轴变长而变薄的后部巩膜。
“加固材料”:通常是一小片经过特殊处理的、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异体巩膜、阔筋膜或人工合成材料。
“加固过程”:医生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,将这片加固材料像“补丁”一样,贴合在眼球后部最薄弱的巩膜表面。
这片材料不仅提供了及时的机械支撑,更重要的是,随着时间推移,它能够刺激患者自身的纤维组织生长,与之融为一体,形成一道坚固的“新堤坝”。
手术的主要目的:是“控制”而非“治愈”
这是患者必须清楚理解的核心点。后巩膜加固术的主要目标是:
①阻止或延缓眼轴的进一步增长
这是手术最根本的作用。通过机械性加固,限制眼球的继续扩张。
②预防或减缓眼底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
加固了“堤坝”,就能降低“决堤”(如视网膜脱离)的风险,保护黄斑和视网膜的功能。
③改善眼底血液供应
手术可能对眼部的血液循环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
请注意:这个手术一般不能提高您现有的视力,也不能降低您的近视度数。它的巨大价值在于 “保住现有视力,避免未来失明”。
谁适合做这个手术?
后巩膜加固术有严格的适应证,并非所有高度近视患者都需要。
它主要适用于:
①儿童青少年快速进展性近视
年龄通常在4岁以上,近视度数每年增长超过100度,眼轴年增长超过0.3毫米,且通过角膜塑形镜、低浓度阿托品等非手术方法效果不佳。
②病理性近视患者
近视度数>600度,伴随眼轴明显延长(成人眼轴>26毫米,儿童眼轴超过同龄人正常范围),或已出现早期眼底病变(如视网膜变性、脉络膜萎缩)。
③特殊类型近视
如先天性近视、遗传性高度近视等,需尽早干预以避免严重并发症。
禁忌人群:眼部急性炎症(如结膜炎、角膜炎)、严重全身疾病(如自身免疫性疾病、糖尿病未控制)、角膜厚度过薄、眼压异常等。
最终是否需要手术,需要眼科医生,特别是眼底病或近视防控领域的专家,通过全面详细的眼部检查(如眼轴测量、眼底照相、OCT等)来综合评估。
手术是如何进行的?
这通常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显微手术,患者术中不会感到疼痛。医生会在眼球一侧开一个微小的切口,将加固材料引导至眼球后部,并将其固定在预定位置,最后缝合切口。手术技术难度较高,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操作。
预期效果
①控制近视进展
多数研究显示,术后1~3年内,近视度数增长可减少50%~80%,眼轴年增长从0.3~0.5毫米降至0.1~0.2毫米,部分患者甚至实现近视“零进展”。
②保护眼底健康
通过减缓巩膜扩张,降低视网膜脱离、黄斑裂孔等并发症风险,尤其对儿童患者可显著改善远期视力预后。
③稳定屈光状态
减少因近视快速进展导致的频繁换镜需求,提高生活质量。
效果因人而异,材料选择、手术时机(越早干预效果越好)、术后护理均会影响长期结果。

术后需要注意什么?
① 恢复期: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,眼部可能会有红肿、异物感等不适。
② 定期复查:严格遵守医嘱,定期复查,重点监测眼轴长度、近视度数、眼压及眼底变化。
③ 联合干预:术后仍需注意用眼习惯(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、增加户外活动),必要时联合低浓度阿托品、角膜塑形镜等方法,进一步巩固效果。
关于手术的常见误区
01、“手术能治愈近视”?
错。后巩膜加固手术的核心是“控制进展”,而非“治愈近视”。已存在的近视度数仍需通过眼镜、激光手术等方法矫正,但可避免近视发展为高度病理性近视。
02、“儿童手术风险太高,等成年后再做”?
错。儿童期是眼轴增长最快的阶段,若高度近视未控制,成年后眼底病变风险显著增加。研究表明,12岁前干预的效果远优于成年后,且儿童巩膜可塑性更强,材料融合效果更好。
03、“所有高度近视都需要手术”?
错。手术仅适用于“进展性”或“病理性”高度近视,对于度数稳定、无眼底病变的患者,定期验光和眼底检查即可,无需手术。
后巩膜加固术是快速进展性近视/病理性近视治疗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“防御性”手术。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,在眼球的后方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,旨在阻止疾病的进展。近视防控是一场“持久战”,唯有早发现、早干预,才能为患者守护清晰“视”界!
撰稿 | 业务副院长、儿童眼病与视光专科主任 汪丽娟

汪丽娟 主任医师
全国角膜塑形安全监控委员会成员
全国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师
中国视觉发展与康复(VDT)会员
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
普瑞眼科集团斜弱视学组委员
安徽医科大学眼视光系特邀讲师
安徽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
安徽省儿童视力康复基地特邀专家
安徽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
安徽省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委员
安徽省眼健康管理分会委员
安徽省残疾儿童康复专家委员会委员
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
医学硕士,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眼科专业,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20年。对小儿眼科、斜视、弱视、各种疑难屈光问题、常见眼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;
擅长:斜视手术、弱视治疗、青少年儿童近视综合防控与治疗、角膜塑形术、高度近视防控后巩膜加固术、视功能异常的诊治等;曾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最靠谱股票配资平台,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
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配资之家门户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