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战是解放军的强项,无论是国军还是后来的美军,都亲身体验过我军的近战能力。其实,解放军之所以擅长拼刺刀,源自于抗日战争时期,中国军队在与日军作战时吃了刺刀的亏。当时,日军的拼刺刀技术几乎无敌,给中国军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。
刺刀拼刺是日本的传统技艺。尽管各国军队都有刺刀装备,但拼刺这种战斗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常见,因为像美军、苏军、德军等大国,部队装备了冲锋枪等全自动武器,近战的杀伤力远超刺刀。然而,日本却一直对拼刺情有独钟,日军认为,刺刀不仅是士兵勇武的象征,而且能迅速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,是短兵相接时的终极战斗方式。
即便进入了热武器时代,日军依然非常推崇用刺刀冲锋。在他们的作战中,常常发动大规模的刺刀战,步枪上装上刺刀,进行猛烈冲锋。日军的拼刺有严格的纪律要求。在日俄战争期间,日军为了夺取旅顺口,组织了3000人的敢死队,并下达了只允许使用刺刀作战的命令,士兵们甚至不得开枪。尽管这支队伍最终在沙俄的防守下被打得体无完肤,但日军并没有放弃对拼刺的热衷。仅仅一年后,他们便组织了以师团为单位的大规模白刃战,并成功摧毁了敌人的作战意志,拼刺和白刃战也成为日军步兵训练的重要内容。
展开剩余74%其实,日军钟情刺刀的原因,与他们的武士道精神密切相关。武士道思想深深渗透在日军的军事体系中,而拼刺恰恰是最能体现武士道精神的战斗方式。日军的拼刺技术并不复杂,主要包括刺、拨、挡三个动作,但如果能够熟练掌握,威力依然巨大。八路军对日军的拼刺有深刻印象,许多老兵都提到,日军的刺杀技巧核心在于士兵必须具备不怕死的勇气。只要勇往直前,这三招就能释放出强大的压制力和战斗力。即便是日军的新兵,也能在白刃战中展现出极强的战斗力。如果他们毫不畏惧,胜负往往难分,但如果心中有一丝退却,便可能在瞬间丧命。
八路军对此有过惨痛的回忆。杨成武将军曾专门研究过日军的拼刺技术,他甚至保存了一组八路军战士与日军白刃战的珍贵照片。照片中,每个日军士兵往往需要两名八路军战士才能勉强应付,而这些八路军战士还是较为精锐的部队。杨成武将军回忆道,在张家湾与日军的战斗中,曾出现过9名日军被50多名八路围攻的场面。日军背靠背与八路拼杀,凭借强悍的拼刺技术,成功刺杀了大量八路军战士,直到因为体力不支才被八路军反击致死。由此可见,日军的拼刺能力强悍到何种程度。在近战中,1个日本兵竟能应对2到4个普通八路,这让人颇为沮丧。要知道,日军士兵的身材普遍较矮,为何他们在近战中却如此强大?
原因有多个方面。首先,日军的刺刀本身就具有优势。在冷兵器对抗中,“一寸长一寸强”是常见的说法,攻击距离常常决定了胜负。当时,日军使用的三八大盖步枪本身就较长,而配备的三零式刺刀长度达到了52厘米,比其他国家的主流刺刀长得多(当时许多国家的刺刀普遍为30厘米左右)。相比之下,八路军装备的步枪多数为汉阳造,虽然刺刀也有51厘米长,但由于经过加长,整体平衡性差,使用起来并不顺手。而且,八路军使用的钢材质量不如日军的刺刀,战斗中经常出现折断的情况,因此在拼刺时自然不如日军。
另一个原因是中日军人的体质差异。尽管日本人身材矮小,但他们的身体素质远高于中国士兵。日本作为当时亚洲唯一的列强,国民的生活水平较高,身体素质普遍较好,而中国士兵大多营养不良,生活水平较低。根据日军当时的照片,几乎所有的日本士兵都身形健壮,肌肉发达,反观中国士兵,尽管身高较日本人高,但身体普遍较为虚弱。即便是国军的精锐部队,也很难与日军相比。因此,在肉搏战或白刃战中,日军往往在身体素质上占据优势,这也是八路军难以战胜日军的原因之一。
面对日军的拼刺,中国军队也积累了一些应对经验。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西方军队就曾深受日军近战的困扰,但很快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出独特的应对方法。例如,加拿大军队在太平洋的岛屿作战中,利用配发的工兵铲与日军进行近战。加拿大士兵普遍身高体壮,工兵铲在他们手中成为极为强大的武器,甚至能一击砍开日军士兵的头盔和头部。
美军则采取了不同的方法,他们不与日军进行近身肉搏,而是利用半自动和全自动武器,在近距离内直接将日军打得血肉横飞。八路军也有自己的应对策略,杨成武将军曾建议,为每个班配备长矛。这种冷兵器攻击范围较长,在近战中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,能够有效破解日军的装备优势。如果战士们精通武术,长矛甚至能成为一种威慑力量,令日军无法接近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配资之家门户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