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上海大学生孔同学的行为艺术实盘配资网站,引发舆论关注,其用网购的“通用钥匙”接连关停了100多部小区电梯楼宇广告。一时间,不少网友拍手称快,直言“关得好”“需要这样的电梯侠”,但也有网友担心擅自关闭广告并非合法维权途径,恐引发法律风险。孔同学的“壮举”,让扰人的电梯广告重回公众议题,这个问题存在已久,却迟迟没有得到解决。
图源:央视网
电梯广告扰民的话题并不新鲜。封闭的狭窄空间里,刺眼的光线、刺耳的分贝、洗脑的台词循环播放,由不得搭乘电梯的人拒绝。更何况部分广告涉及网络贷款、医疗美容,存在极强的诱导倾向,甚至涉嫌虚假宣传。而更令人不满的是,电梯作为小区共有设施,长期以来电梯广告收益却去向成谜,投放决策也常常缺乏业主参与。种种因素叠加,让人们对电梯广告积怨已久:自己明明是小区居民,怎么对公共空间的使用,一点话语权都没有?
考虑到这种不满的情绪,孔同学的行为堪称“正义之举”,也难怪其被大家盛赞为“电梯侠”。然而,正义必须按照正当程序去追求,否则追求正义的初心,也可能结出非正义的恶果。孔同学出于对电梯广告的不满,以行为艺术之名,擅自进行了关闭。这样的行为客观上侵犯了物业和广告公司的合法财产,如果导致广告设备受到损坏,还需要按照法律要求进行相应赔偿。此外,“以暴制暴”的做法还可能滥伤无辜,毕竟并非所有的电梯广告都有扰民的嫌疑,被孔同学关闭的这100多部电梯广告里,可能就包含了经过居民同意、切实为居民带来收益的那部分。
归根到底,人们关于电梯广告的争论,是一场关于公共治理权的探讨。电梯是居民共有的公共空间,电梯广告收益理应归属于全体业主。这意味着电梯广告的去留、内容选择与收益分配,都不能由少数人拍板,而应由全体业主共商共治。然而一段时间以来,“装广告问过业主吗”“广告收入去哪了”等追问,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,资金去向的不透明,持续激化着物业与业主的矛盾。因此,问题的关键,不在于能不能靠“通用钥匙”关掉电梯广告,而在于以何种手段,让那把权利的钥匙重回业主手中,让居民从小区管理的旁观者,真正成为小区治理的参与者。
孔同学的行为艺术,让居民“渴望权益被尊重”的呼声被更多人听见。这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契机,希望越来越多的小区能够做出改变,让信息资源更公开、决策程序更规范、资金使用更透明,使小区在全体业主的共同治理中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家园。到那时,想必电梯是否有广告、广告播什么内容、用多大音量,都不再是问题。
南方网、粤学习评论员 刘帅实盘配资网站
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配资之家门户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