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条AI做出来的视频正规配资平台,把以色列多年的舆论工程全暴露了。
那是2025年6月,以色列对伊朗进行十二天的军事行动,名字就叫“十二日战争”。战争火头正旺时,以色列部长吉拉·加姆利尔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段视频,画面里,内塔尼亚胡夫妇和伊朗末代王子礼萨·巴列维夫妇并肩走在德黑兰街头。场面看着温情、浪漫、又政治味十足。问题在于,这一幕根本没发生过。
很快,研究人员发现视频是AI算法生成的,数据异常得离谱。点开点赞名单,居然是一堆几乎同时注册的账号,用相同的头像模板、雷同的用户名。顺着这条线往下查,才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。
这些账号,不是临时出来玩的。大部分早在2022年“头巾抗议”期间就建好了。当时22岁的伊朗库尔德族女孩玛莎·阿米尼,因为“违反着装规范”被捕后死亡,点燃了全国抗议。外部势力立刻跟上节奏,借着这股民愤,把矛头精准地导向伊朗政权,同时刻意推高巴列维的曝光度。
操控这场网络幻象的,是以色列的一整条技术供应链。
以色列是世界公认的AI强国,全国有近950家人工智能企业,科技创新产值占GDP的4.25%,风投回报率高达8.3倍。它的国防军“8200部队”里,还有专门的数据科学与AI中心。搞网络战,这国家是专业选手。
调查发现,网上的“亲王党”阵营九成以上都是自动化机器人。头像画着王冠,简介里写着支持巴列维,看起来像伊朗普通网民。实际上,全是程序生成的假身份。更讽刺的是,以色列外交账号的关注名单里,每八个粉丝就有一个是这种假号。一些以色列数字营销公司的名人也被这些假号围着点赞、留言、转发,形成一个巨大的“数字回声室”。
推特在2023年3月封过一批假号,但几天后,他们又换个名字回来了,韧性堪比蟑螂。
这种持续多年的操盘背后,当然不只是娱乐。巴列维,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流亡美国,跟伊朗社会早已脱节。他16岁就离开祖国,波斯语都不流利。他父亲是靠美国中情局扶持才坐稳王位的独裁者,现在,他自己还公开支持以色列空袭伊朗。你说,这种履历在伊朗民众眼里能信?
但网络能造梦。几万个账号同时吹,说他是“民族的希望”“伊朗的未来”。短视频里,他被包装成带光环的人物。数据好看,稿子好看,可根子是假的。
AI把他推上了热搜,他自己也信了。2023年4月,他直接跑到特拉维夫,高调露面,说伊朗人民“热烈拥护”他,还让记者去社交媒体“核实舆情”。他甚至拉着美籍网红玛希·阿里尼贾德一起举办发布会,把伊朗的抗议运动当成自己的“革命”。他说现在是“伊朗的柏林墙时刻”,哈梅内伊“岌岌可危”。
结果呢,抗议情绪反而降温。
问题出在假象和现实脱了轨。
那些账号会说波斯语,履历写得滴水不漏,头像都是AI生成的真人脸。可他们不在伊朗,不懂社会脉搏。民众上街,是因为对经济困境和社会限制不满,不是为了迎接一个被外部势力扶上来的旧王子。外部操盘越明显,民众越反感。
连以色列智库后来也承认了,这波操作完全适得其反。不仅没动摇伊朗政府,反倒激起了民族团结。被外力推崇的人物,在伊朗被看作背叛者。再加上巴列维这些年口无遮拦,动不动就痛骂国内反对派,这让他在流亡圈的口碑也崩了。
有荷兰民调机构调查过,说巴列维在伊朗的支持率有39%。可数据一公布,连伊朗人自己都质疑。因为更多人怀念的,只是那个曾经的世俗时代,而不是巴列维本人。
到最后,风头过去,热度消失。数字幻影消散,民心的走向立刻显形。
你想,一场十二天的战争,一段AI视频,揭出了三年的公关工程。背后是以色列高科技的野心,也暴露了一种焦虑:想用算法去“规训”别人的舆论,扶持一个西方式的“代言人”,结果塑料一撕,全露底。
数字技术让操纵更方便,也让造假更显眼。
以前搞舆论战得靠媒体渗透、心理战,现在一个电脑房、一堆机器人账号就能开始“造英雄”。但这种英雄连母语都不利索,连祖国的地理都要查地图。你说,这种领袖能带谁走到哪去?
所以2025年那场技术翻车其实是个节点。以色列的AI技术还厉害,可它第一次在“意识战场”上尝到了反噬。全世界也都看明白了,精密算法拼不出真实民意。
一些伊朗学者还调侃:巴列维最风光的地方,不在德黑兰,也不在巴黎,而是在推特服务器里。
AI能造梦,但梦醒了,只有一地碎片。
那些自以为能靠技术控制意识的人正规配资平台,最后发现被技术控制的,是自己。
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配资之家门户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