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网记者 王静雅 青岛报道配资网站排名第一
11月7日,智能建造发展论坛暨赋能质量安全管理提升观摩会在青岛举办。中建三局承建的安顺路(金水路-太原路)打通工程非结建段项目,作为智能建造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,吸引了300余位行业专家的目光,该项目以 “智慧工地 + BIM”为核心引擎,融合大数据、AI、物联网等前沿技术,构建起覆盖设计、施工、管理全流程的数智化建造体系,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样本。

论坛现场
前沿智慧碰撞,共探行业转型路径
本次活动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办,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建造师委员会、山东土木建筑学会、青岛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、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、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投资有限公司、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、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。

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茅为中
论坛现场,多位行业专家与一线实践者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。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、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聚焦《大型公共建筑模块化智能建造创新实践》;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宗林解读《绿色零碳工业建筑(园区)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》;山东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张波深入阐述《高压磨料射流-盾构机联合破岩理论及装备研究》;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赵强分享《班组建设夯基,打造世界一流地铁建设新生态》;中建三局青岛分公司项目经理侯孝伟介绍《智能设备在青岛安顺路项目的应用》。智能建造与绿色建造已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双引擎”,推动技术集成创新与全产业链融合,才能实现从“中国建造”到“中国智造”的跨越。

中建三局青岛分公司项目经理 侯孝伟
五大展区全景呈现,数智技术深度赋能
在下午的实地观摩环节,与会嘉宾前往安顺路项目现场,实地感受智能建造的硬核实力。项目设置数智指挥中心、精益建造展区、绿色施工展区、工艺样板与班组建设展区、实体展区五大功能区域,全方位展示数字运营平台、BIM+GIS平台 、智能设备等核心技术应用成果。

观摩现场
展示内容涵盖中建三局数字运营平台、BIM+GIS平台、通用物流机器人、智能监控系统+巡检机器人、履带吊智能监测、智慧电箱、ELIOS3-防撞无人机+SLAM雷达、实测实量机器人、顶推箱涵技术等创新应用,诠释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绿色、智慧建造的实施、落地。
数智指挥中心的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项目施工数据,通过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数字运营平台,实现全生产要素的数字化、在线化管理。该平台以 “云 + 网 + 端” 架构为支撑,从工具工艺、管理模式、决策机制三个维度实现全面升级,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生产力水平。而 BIM+GIS 协同平台则凭借八大功能板块,实现大临规划三维比选、工期工序数字化管控、安全风险智能监控等核心功能,让施工管理从 “经验驱动” 转向 “数据驱动”。

智能设备展示
在智能设备展示区,各类创新技术设备集中亮相,生动呈现出现代化工地的科技面貌。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实现24 小时不间断排查安全隐患;ELIOS3-防撞无人机结合SLAM雷达技术,提供了在复杂环境中进行高精度空中作业的解决方案;实测实量机器人则通过自动化采集与分析,确保工程质量数据精准可控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通过BIM技术,将复杂的箱涵顶推工艺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与精准预演:采用“管幕支护+钢盾构掘进”的复合顶推工艺,在密集管线与复杂地质下成功穿越交通枢纽,有效控制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,实现了41.2米大型箱涵在富水地层中的安全、精准、高效贯通,展现了复杂工况下智能建造的高度整合能力。
贯通城市发展动脉,智能建造惠及民生
据悉,安顺路项目位于青岛北站附近,采用“地面路 + 下穿地道”结构,地上全长1196米、地下全长1235米,建成后将成为双向八车道的城市主干道。作为贯穿市北、李沧、城阳三区的南北向大动脉,对完善青岛主干交通网,疏解青岛北站的进出压力,分担环湾路现行饱和的交通状态起到重要作用。同时作为机场疏解道路,将极大提升周边居民的出行便利性。
安顺路项目的成功实践,正是中建三局“数字运营平台+智能装备+协同管理”三位一体智能建造体系的生动缩影。从 BIM+GIS 三维建模到无人机航测,从智能巡检机器人到数字指挥中心,技术创新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,不仅破解了复杂地质、密集管线等施工难题,更推动建造模式从“粗放型”向“精细化”转型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“智能建造新范式。
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配资之家门户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